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有色金屬雙碳領域業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有色金屬雙碳領域業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雙碳”涉及哪些產業鏈?
雙碳的產業鏈涉及非常廣,包括林業碳匯、草原碳匯、海洋碳匯等等很多方面,需要第三方公司通過國家發布的ccer方法學進行核算,核證再掛牌交易,除了碳匯交易還有資源減排方面的,涉及八大行業32子行業,通過給企業設計降碳產品實現企業的自愿減排,企業的減排量可以轉化為額外收益,實現增收的目的。
首先要正確理解“雙碳”他最終的目的是要“碳中和”那對于你所說的涉及哪些產業鏈,我只能說他涉及所有的產業鏈,只要你想要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那你就在這個涉及范圍內,很多人的誤解以為只有大型的控排企業才需要為“雙碳”買單,其實不然,作為供應鏈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有責任有義務去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一份力量,往大了說是為整個人類在降低碳排放事業做貢獻,往小了說涉及到自身利益上,當你作為供應鏈其中的一份子,你生產的產品如果是碳足跡清晰讓你的客戶對產品碳數據有據可查亦或者你的產品達到碳中和,那無論是從產品需求、還是企業形象都會有質的提升,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銀行金融機構對碳相關金融產品不斷的創新發放,企業在做好自身“碳”功課的前提下,可以獲得更多渠道的“碳”相關資金、政策的幫助,所以說“雙碳”涉及到的產業鏈應該是全產業鏈。
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解惑,如果還有其他碳相關問題,隨時提問,愿意為你解答。
一、 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碳達峰并非攀高峰,而是在拉低峰值的基礎上達到合理的排放峰值。
“碳中和”,即當一個組織在一年內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技術應用達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凈零二氧化碳排放。碳中和并不是要求絕對的凈零排放,而是可以通過植樹造林和一些積極的技術活動來抵消人類活動產生的CO2,通過碳排放和碳去除達到平衡的效果。
二、 產業鏈
上游:來源碳排放
中游:生產制造環節
下游:節能環保、綠色消費領域
上游 -- 碳排放來源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火力發電,占比達78%。其次為工業排放,主要包括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占比達14%。
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我國富煤少油貧氣資源稟賦的特點導致煤炭消費占到約60%左右。
煤炭消費主要用在居民和工業領域。居民消費一般用于取暖,工業用煤多是拿來進行發電、冶煉、加工制造等環節。工業領域在過去20年是工業化的20年,鋼鐵、水泥、電力等產量快速上漲,帶動煤炭需求高速發展,期間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中游:
既然源頭在于控制產銷量,盡快實現碳達峰,那么加工制造環節也需要配合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
由于從源頭覆蓋行業再由發電行業最終擴展到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行業,涉及領域非常之多,發電與供熱、制造業與建筑業部門所處高耗能領域,各自比重占到50%、28%,是碳排放大戶。其中,鋼鐵、火電、水泥、電解鋁是控碳重點。
下游:
在這里主要是節能環保、綠色消費領域,比如交通領域發展新能源汽車、住宅領域推廣裝配式建筑、光伏建筑等等。
未來展望
碳中和相關行業未來將會有以下幾種發展趨勢:
1. 火電行業是我國碳排放總量最高的行業。降低火電行業碳排放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2. 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對于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行業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梢哉f,實現碳中和、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已經成為我國能源發展頂層設計的一部分。2021年是風電和光伏實現全面平價的首年,由于風電、光伏行業產業鏈節點多、體量大,其技術迭代和規?;匀挥休^大增長潛力。長期來看,光伏和風電受碳中和政策的影響,將共同成為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的主力。
3. 碳捕集CCUS技術預計將在 2030 年迎來爆發期。礙于運行成本較高、能耗大等問題,過去十年CCUS技術的發展進度不及預期,僅完成了國際能源署規劃路線圖進度的13%。近年來,我國 CCUS 技術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差距較大,且政府專項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 2020 年全球將投入運營的 21 個大型商業 CCUS 項目中,僅有 1 個來自于中國,而大部分則集中在政策支持力度較高的美國。CCUS 技術應用的主體是燃煤電廠。我國燃煤電廠多建于 2005-2015 年,將在 2035-2045 年才會迎來機組更新高峰。故根據我國科技部下屬單位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的研究,我國 CCUS 技術最佳窗口期為 2030-2035 年之間,相關技術預計將在 2030 年左右實現爆發。預計后期,在碳中和目標的帶動下,我國將會加快 CCUS 技術的發展及產業化進程,并借鑒美國經驗加大專項政策支持力度。
拿深港大灣區舉例,
認證技術“加持”,“護航”綠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深港)聯合在全國率先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中,700多家企業獲得節能、節水、環境標識、綠色建材等綠色產品認證證書4600多張;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服務經濟增長方面,助力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幫助提升政府監管效能,為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提供支持。
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面對市場反向提出的更高要求,傳統的照明產品和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環保、健康和能源消耗壓力逐年攀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尋找新的照明產品及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雙碳背景下,對城市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未來,各地政府會更加重視照明對城市夜間經濟活力的提升,或對項目帶來的現金流收益。同時,為實現節能降碳目標,也將有新一輪建設的機遇。
照明行業發展當下,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維護成本高以及可持續性挑戰,對光源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眾多先進技術加持的企業,已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無論是產品研發、質量管控、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技術能力的支撐。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可持續發展成為一種共識,低碳、環保相關的規劃和設計會進一步得到發展,全光譜照明、光污染防控、杜絕藍光污染更加得到重視。從設計來說,數字城市照明系統、更加節能高效的氙氣照明系統的應用,都是下一步的重點方向。
技術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作為國內最早涉足大功率氙氣照明領域的企業,山東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將以專業研發團隊為基石,在城市照明節能改造升級領域加速軟硬件產品的創新和迭代,為更多城市提供優質的照明服務。
有色、次新、醫美、高送轉,誰是下一碳中和?
碳中和……最終只會曇花一現!
所以,對于碳中和的個股……拉高之后就遠離吧;畢竟這種概念絕大多數都是蹭熱度,你以為有多少相關企業能夠有持續的排放可以交易?,憑什么可以持續交易?是技術突風猛進了?還是突然你能夠將綠化做到火星了?
其實,到最后就跟當年的雄安新區一樣,拉高之后……套死一批;
醫美也是一樣:
這個賽道大多數都是私企,莆田系到處開花……雖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種的競爭不僅廣,而且正規軍還沒介入呢!---假如正規軍(三甲醫院)的醫美業務開展起來,并利用自身的醫療、手術、研發、臨床、科技等優勢,目前這些所謂的醫美概念,就是另一批的暴風影音;
有色,會爆出牛股!
特別是……稀土、鈦、新材料、小金屬等!……這些不僅越來越成為了國家工業4.0的原材料基礎,更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石;而且,相當的資金已經在持續的流入……
那么,有色的爆發將會成為一個確定性很強的事件;
至于次新嘛……
個人一直認為……大牛都來自次新;但是絕大多數次新都是賠錢貨!所以,在次新里面沒事就找一找、翻一翻、看一看,試一試……找到一個大牛,收益就會遠遠的高于其他;
碳中和產業可以分為什么產業?
碳中和催生的產業主要有電力脫碳行業、終端電化產業、節能提效產業、排放綠化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等。
碳中和是指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八個行業。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有色金屬雙碳領域業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有色金屬雙碳領域業務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